“科技兴蒙”行动步入新征程 上海交大与内蒙古开启新一轮全面合作

发布日期:2021-10-14阅读次数: 857

超高纯铝及高纯氧化铝项目、稀土特钢及其智能热制造、稀土稳定彩色氧化锆项目、稀土钛合金军民融合项目等一批填补自治区技术和产业空白的项目相继建成落地。

将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绿色能源供应与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内蒙古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和价值链提升,开创国内氢能装备制造产业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与内蒙古若干家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转化,带动变革性医疗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层级推广,形成创新型“科技医改”新模式,并实现规模化智慧医疗产业集聚。

开启于2010年的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在“十九大”以来按下了加速键,上海交通大学多项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落地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内蒙古在相关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10月8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在呼和浩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随着新一轮全面合作的开启,内蒙古创新发展“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科技兴蒙”行动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深化校地合作,创新发展注入新引擎


“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战略资源基地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但科技基础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实情,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出启动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整合区内外科技创新资源,紧密结合自治区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点,聚焦“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战略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推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其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是重要抓手和关键之举。


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新材料产业园


      早在2010年,自治区政府就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了《人才与科技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推进支柱产业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农牧业科技创新产业化、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共建研究开发平台、人才培养与交流等方面的科技合作全面启动。随着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的相继落户,促成了双方本次全面合作协议的签订,校地合作进一步深入。


技术支持久泰集团20万吨乙二醇项目建设

      

      十年间,双方建立了长期、稳定、全面、紧密的人才与科技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内蒙古资源优势的有效对接,为内蒙古科技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十三五”以来,围绕内蒙古特色产业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已与10个盟市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和人才合作,柔性引进了近百个交大专家学者团队,合作企业115家,合作项目152项,参与合作的交大相关学院15个。


引领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多点开花

上海交通大学与内蒙古校地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或通过中试研究带动当地新兴产业发展,或通过技术服务支撑传统产业升级,或通过成果转化填补区域技术和产业空白,或通过公益性人才培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多项科技成果促进了内蒙古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高纯氧化铝焙烧无人车间


       在材料与制造领域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凝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团队,以其铝提纯技术配合项目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物理破碎工艺以及直接水解法将高纯铝制备成高纯氧化铝(纯度为99.995%-99.9995%),主要应用于高端半导体磨料、锂电池隔膜材料、蓝宝石、高端荧光粉、高端透明陶瓷、高端氧化铝靶材、高端催化剂等领域,并通过稀土元素的添加改善光学、机械、催化性能。

       在能源与化工领域,含盐废水处理生产线在地方企业的合作建成使用,为内蒙古地区含盐废水零排放终端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相比传统处理工艺,该技术实现了杂盐的提纯和废水二次循环利用,且使用的双极膜可完全替代进口产品,膜的更换使用成本下降50%以上,水电气能耗节省30%以上。

       在生态环境领域,依托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科研团队技术力量开发的废弃菇渣资源化技术,构建了“菇-牧-农”负碳生态循环模式,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将食用菌废渣转化为沙化土壤改良剂,在输出高质量农产品的同时,实现沙化土壤改良。目前该技术已在赤峰市元宝山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基地进行示范,改良后的耕地种植马铃薯和南瓜,分别增产13.8%和21.2%。


菇渣肥料改良土壤后的种植试验对比图


       “上海交通大学呼和浩特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农业创新中心”“临床医学转化创新中心”等一批重点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在内蒙古有关盟市和企业落地实施,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创新创业策源地、高层次人才汇聚高地、公共研发服务驻地、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的力量在内蒙古大地喷涌迸发,多点开花。


助力科技兴蒙,全面合作未来可期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将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内蒙古将继续以“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开放合作搞创新,突出特色搞创新,抓住关键搞创新”,发挥好科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此次内蒙古自治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启的新一轮全面合作,承接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合作协议》取得的积极成效,结合国家和内蒙古“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的“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按照“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务求实效”的原则,促进上海交通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与内蒙古自治区的资源优势有效对接,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助力内蒙古自治区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早期癌症精准诊疗胸腹腔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


      双方将重点聚焦材料与制造、能源与化工、农业与生物、生态环境、医药健康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科技和人才合作。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发展目标,结合内蒙古产业发展形势和任务需求,在大规模储能、氢能、碳捕集与封存、新型电力系统、现代化工技术、煤资源高效清洁利用、节能减排等方向进行关键技术攻关,为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围绕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流域性水污染控制、沙化土壤改良、矿山修复、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等方向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针对内蒙古疫病防控的紧迫需求,打造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实验室,开展畜牧行业疫病检测、监测、预防和控制,保障内蒙古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共建临床医学转化创新中心,围绕临床转化、生物医用材料、医疗机器人、远程诊疗等方向,推进前沿创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生物医学领域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双方将继续加强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及其相关创新平台建设,为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同时,共同探索建立多种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合作,解决创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促进资本和科技、产业的融合。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心聚力借势而上。内蒙古与上海交通大学新一轮全面合作的开启,将推动双方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展对接合作,合力谱写“科技兴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