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插上“科技”翅膀 巾帼科创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5-03-15阅读次数: 265
3月11日,呼和浩特市妇联与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联合主办"青城春日绽巾帼风采 科技赋能启非遗新程"巾帼科技助企服务活动,通过搭建"高校智库+地方资源"创新平台,探索非遗技艺数字化转型赋能妇女创业就业新路径。
活动现场,集中展示了百余件妇女手工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作品。剪纸艺术通过光影技术呈现新效果,掐丝珐琅运用数字化图案库升级纹样设计,扎染工艺结合电脑参数生成创意花纹。在互动体验区,通过智能面点造型制作、植物数字拓印等非遗体验项目,参与者直观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碰撞融合。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张立群副教授在《智能设计激活非遗基因》主题报告中提出“建立数字档案库——构建技术赋能体系实现文化价值产业转化”的观点,为数字非遗建设提供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院长董樊丽介绍,截止目前,研究院已推动交大23个学院、8个附属医院、140余个教授团队在内蒙古开展科研合作,研究院将持续在文化传承、数字技术赋能、创新人才培养三大维度发力,助力非遗文化“活起来”“走出去”,为妇女搭建科技赋能的创新创业舞台。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乡村振兴发展中心主任吴传道表示,通过非遗数字化保护,让非遗产品转变为数字化资产,可以更好实现交易和传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呼和浩特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阿荣对接下来助力妇女创业就业工作提出要求,全市各级妇联组织继续搭建平台,通过深化“科技创新巾帼行动”,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产业融合,助力女性在科技领域“破圈”成长,形成“非遗传承—产品创新—妇女就业”闭环。
未来,研究院将积极整合资源,以科技为翼、文化为魂,与地方加强非遗传承交流合作,为北疆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注入交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