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北疆生态屏障——研究院荒漠化多模态遥感监测治理平台项目推进会在赤峰市召开

发布日期:2025-08-09阅读次数: 866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自治区“五大任务”,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牵头实施的“科技兴蒙”上海交通大学行动计划专项——“荒漠化多模态遥感数据智能处理与监测治理平台示范应用”项目推进交流会在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赤峰市林草局、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赤峰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赤峰)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等项目合作单位及行业专家参加会议,共商项目推进大计。




赤峰市地处生态要冲,境内自西向东分布着浑善达克、科尔沁两大沙地,肩负着阻隔沙地融合重要使命。项目的核心目标是集成“天—空—地”多源数据,构建多要素、多尺度、多时相、多分辨率协同的沙漠生态要素精准监测监管平台,建立基于遥感大数据的荒漠化治理多主体服务体系。该平台将实现对荒漠化治理成效的连续数据采集、实时动态监测、可视化智能分析、可量化追踪评估及潜在风险预警,为赤峰市乃至“三北”工程重点区域的荒漠化综合防治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推进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项目负责人陈睿山教授汇报了项目进展、技术研发突破及下一阶段实施计划。与会专家聚焦浑善达克与科尔沁沙地环境演变及荒漠化治理、城市大数据应用等主题作了专题分享,各方深入研讨了项目推进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数据共享机制构建、实地示范应用落地等核心议题,为项目提供了多维度、高价值的学术洞见与实践参考。


经充分交流,与会各方就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达成明确共识,将结合地方场景,加快多模态遥感数据处理模型的本地化适配与上线测试进程,提升荒漠化动态监测精度与效率;贯通成果转化链条,建立健全“科研-示范-推广”一体化机制,确保技术成果精准、高效服务于赤峰地区生态治理实践;积极拓展协同平台,深化跨域合作内涵,着力构建长期稳定、开放共享的荒漠化防治协同创新平台。


下一步,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将积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促进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全力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为区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的科技动能,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